1. 古老的常春藤对手: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
2. 湾区双霸:斯坦佛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
3. 美国斗士:安纳泊里斯军校和西点军校
4. 女子大学竞争对手:斯密斯学院和威尔斯里学院
5. 社会活动家:加尔福特学院和奥柏林学院
6. 天主教学院:波士顿学院和圣母院大学
7. 联合学院的珍珠:阿穆赫斯特学院(Amherst College)和帕莫纳学院
8. 科学磁石: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
9. 印第安那双雄:印第安纳大学和普度大学
10. 中西部双星:米歇根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
11. 黑人大学:豪沃大学和茅哈乌斯学院与斯柏尔门学院
12. 影视飞地:纽约大学艺术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
美国大学的设置和美国社会一样多元,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定位,适合不同的学生。美国大学近4000所,但各有各的定位。既有提供职业教育和大学一二年级基础教育的社区大学,又有以本科精英教育为主的文理学院,还有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学型大学,以及研究型大学。拿加州的大学来说,加州大学系统的大学均为研究型大学,如UC,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, UCLA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等。而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的23所大学均为教学型大学,如旧金山州立大学、圣荷西州立大学等。在加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如果很会读书且家庭很富裕,就上斯坦福(私立名校);如果很会读书但家庭不富裕,就上加州大学伯克利(公立名校);如果读书一般但家庭很富裕,就上南加州(私立TOP30);如果读书一般家庭也不富裕,就上加州州立(公立教学型大学)。。更重要的是,这些定位不同的大学提供相互转学的通路,比如社区大学可以转到研究型大学,其他类型大学之间互转正是高度自由。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是从文理学院转到哥伦比亚大学读本科,后考入哈佛法学院。
正是这种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灵活性,让不同的学生找到自己不同的求学路径,并获得合适的教育机会。而我们在2000年左右却掀起全国大学合并浪潮,贯彻领导意志,幻想办出一大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,把本来还有些特色的学校全部湮灭了,学生也变得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。
在中国,你很难想象读大专的学生转到其他大学读本科,即使校内要转个专业也是几乎没可能。想当年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曾实施吸收优秀大专生的政策,即允许优秀的大专生转入武大继续读本科。无奈这种“超前”的教育改革被教育主管部门扼杀。在目前高考的指挥棒下,一考定终身,考上什么就是什么,高考就像个大筛子,把拥有不同分数的人放在互相隔离的容器中,贴上社会的标签,让你无法翻身。